——来源: 中国电力新闻网
“电网大量使用高压交联电缆,要支持采用国产高压电缆绝缘料。这是高压电缆材料未来发展方向。”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电缆首席专家杨黎明表示。只有突破技术难关,研发产生新的材料,真正实现高压电缆绝缘材料的国产化,满足高压电缆市场需求,才能促进高压电缆行业的综合质量发展。
国产化进程如火如荼
据了解,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生产中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其绝缘料和屏蔽料均进口,国产电缆材料一直十分落后。1986年以前,国内电网很少采用高压交联电缆。
电缆的发展就是新材料的发展,电缆的系统也就是材料系统。电缆材料主要包括绝缘材料、半导体材料、导体材料。在电缆制造过程中,没有绝缘料的研发基础,导致绝缘料严重滞后,不能满足电缆制造和电缆工程的需求。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国企开始试制高压交联电缆,绝缘料和屏蔽料均采用进口,绝缘料试制出来之后在实验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问题。
进入本世纪,国家电网公司招标采购电缆,首先要求高压电缆招标采购全部使用国产电缆。超高压中的220千伏电缆系统,全部采购国产。最近几年,北京、上海500千伏电缆工程,也开始采用国产电缆。特别适用于特高压的柔性直流电缆工程使用的全部是国产电缆,为我国电缆企业开发新产品带来极大的驱动力,但是部分高压电缆的绝缘材料仍需进口。
为打破高压电缆绝缘料仍需进口的问题,真正实现产品结构的高端化,提高电缆制造的科技含量与新技术研发水平不可或缺。近年来,部分优质线缆企业已开始技术自主创新的国产化之路,浙江万马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简称“万马高分子”)生产出高压电缆绝缘料,为绝缘料的国产化作出了突破性贡献。
万马高分子自主研发的高压电缆绝缘料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厂家的垄断,在产品价格和各项服务上自然会对国外厂家形成直接竞争,这不仅有力地支持了高压电缆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而且进一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仍需突破技术瓶颈问题
高压直流输电由于在远距离大容量送电及电网互联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未来电网发展的主要趋势,适用于向海岛供电、城市负荷中心增容、风电并网等。相关规划明确指出,未来十年,18项高分子材料重点发展领域被列入发展规划,国家不断提高对绝缘材料制造研发的重视力度,进一步保障了高压电缆绝缘料领域的技术发展,也为高压直流输电用高压电缆研发打下基础。
目前,我国高压直流输电主要采用油纸绝缘高压直流电力电缆和直流塑料电缆。但是油纸绝缘电缆的制造工艺复杂,运行维护成本高。一直以来,制约我国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直流电缆用电缆料完全被国外公司垄断。专家表示,直流电缆料的关键技术瓶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超净聚乙烯原材料制备和交联聚乙烯纳米改性技术。
为突破这一瓶颈,2009年,扬子石化—巴斯夫与万马高分子开始合作开发高压电缆用绝缘基料,经过双方紧密的配合,在2011年生产出符合高压电缆用绝缘基料,填补了国内空白。作为国内率先研发高压电缆绝缘料的企业,万马高分子持续在高压交直流绝缘料和绝缘屏蔽配套领域加大研发力度,为高压电缆绝缘料的国产化进程添砖加瓦。
采用高压直流塑料电缆的柔性直流输电是国际大电网倡导的主流方向,高压和超高压塑料绝缘直流电缆的开发和应用近年来增长迅速。但是目前只有日本和少数西欧国家能生产高压和超高压塑料绝缘直流电缆,高压电缆绝缘料仍需引进,这都对高压电缆的发展造成了技术壁垒。
目前,我国高压直流电缆的研制仍处于起步阶段,制约了当前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因此,发展高压直流电缆迫在眉睫,只有坚持在材料领域实现自主创新,才能推动电缆行业的发展,加速高压直流电缆所用绝缘材料的国产化进程势在必行。
——来源: 中国电力新闻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等提出明确要求,这意味着电网企业需要快速开展角色定位的转变,除了秉持传统的电力供应商具备的“服务国计民生”的初心,更应该以“能源革命引领者”的身份定义、要求自己。
国家电网公司两会报告中,舒印彪董事长指出,新时代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目标,是建设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在这场最新战略目标的实现征途中,时刻保持思变的状态,拥有应变的能力,是电网企业必须具备的素质和武器。
方向:思维引领
思维是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法,决定着我们的言行举止,一成不变的思维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对于企业来说,敢于革新、与时俱进的思维作引领,才能让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高瞻远瞩制定发展战略。登高望远是为了看得清楚,看到未来。如果眼光局限在当下,缺乏对未来的预判,发展就缺少指路明灯。常州公司以网省公司发展战略为指引,自2015年开始编制常州公司《一流供电企业》评价指南,立足自身实际,对照网省公司的标准与要求,将发展目标细化到每一项大小指标中,让公司的奋斗目标更鲜明、更具象。新时代国家电网公司战略目标分阶段、有时限、重转型,常州公司将据此进一步优化本单位的评价体系,紧跟步伐。
政企互动盘活多方资源。单打独斗、闭门造车的创业者终将被时代抛弃。对于央企性质的电网企业来说,肩负“四个服务”重担,纯粹兢兢业业埋头建设电网、本职服务已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应适时抬头看“窗外”,思考电之“改”,设想服务对象之“需”。常州公司搭建政电企互动平台已有年头且不断优化,通过与政府、企业等重点服务对象的沟通对接,及时“问需”,定时“化结”,在满足用户各类需求、稳固市场的同时,借力政府解决疑难,从源头给予政策支持。作为公共事业单位,常州公司更以服务民生为己任,主动牵头,带动水、气单位,开展“多表合一”建设,向用户提供一站式查询、一键式缴费服务,提升整体公共服务水平。
合法依规培养竞争优势。依法治企的同时,应以国家文件精神为依据,开展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项目的投资探索和建设运营模式探索,公平合规参与市场竞争。常州公司建立的市县两级综合能源服务中心,以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立足点,开展代维同时,开拓新型能源消费市场,创新基于能源节约的服务模式,延伸电网业务价值链的同时争取了优质客户资源。
引擎:全面创新
创新不是简单的复制黏贴,而是新建。历来电网企业的创新形式多种多样,QC、群众性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任何形式的创新都是为了更好提高生产效率,更好地服务用电客户,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新时代我们的创新更应着力在勇于探索、勇于自我革新。
统筹各类创新资源。瞬息万变的市场对创新的时效性和前瞻性要求较高,基于电网企业的行业独特性,我们的每一次创新都意味着专业领域的技术突破或革新。因此对比的对象是先进国家,对比的标准是行业内现有技术的最高点。创新的理念往往融会贯通,创新的主体也都离不开员工,对基层供电公司来说,善于统筹资源人、财、物都花在“刀刃”上,是实现创新投资性价比最高的途径。
创造必需的创新条件。传统的创新以问题为导向,如今的创新更需视野,公司有责任和义务为员工搭建平台,营造氛围。从公司层面要通过专家讲座、行业交流等“请进走出”的方式帮助创新骨干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拓宽视野;从基层单位层面,要巧用“头脑风暴”“创新沙龙”“创新微现场”等创新研讨形式,搜集创新火花。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在合理的激励机制下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一方面对已经获得成果的创新人员给予物质、荣誉等双重奖励,另一方面更应建立容错机制,鼓励员工合理又大胆创新。常州公司将积极参与到省公司组织的群创成果拍卖中,鼓励员工创新成果走向市场,真正实用化。
根本:队伍建设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当竞争格局等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或者显示了变化的迹象时,企业和个人的自我变革就必须快速进行,因此有学习能力的队伍是公司发展的依托和根本。
因人施策开展培训。按照省公司“领头雁、飞雁、雏雁”三级人才队伍的建设要求,组织开展公司层面精准、对口的培训,对员工提供“点餐式”培训需求服务,结合个体能力评估,放大人才核心价值。
优化调整人员结构。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的深度融合,对信息通信方面的人才要求提升,大数据与业务融合加深亟待专业人才复合素养提升,公司向管理企业角色的转变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从干部到员工都面临着能力素质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应根据公司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人员结构,岗位人才因需而配、因需而培。
加强人才考核力度。探索实现不同岗位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激发员工忧患意识和学习欲望。稳妥推进专业融合试点,实施配套激励机制,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在班组层面探索开展“同质化”与“非同质化”班组的业绩对标模式,实现“末梢驱动”。
基层供电企业应在充分认知定位的过程中,锻炼快速认知未来社会的能力,产生合适的、适应公司发展需求的思维认知,积极应对变革,在改革浪潮中迎头赶上,奋力划桨,争先领先。
上海西部,一片“四叶草”熠熠生辉,喜迎八方来客。
世界期待,万商云集,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大幕正式拉开。
国家展、企业展、经贸论坛、高新产品……首届进博会亮点纷呈,一个更加开放和自信的中国,正用实际行动为世界构筑共同发展平台,贡献推动全球贸易与合作的中国方案。
11月5日上午,全球贸易界的精彩看点,将在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精彩呈现——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拉开大幕,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首次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万商云集,有企业产品展、国家贸易投资展,更有高级别的平行论坛。
且来细数本届进博会亮点。
亮点一
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各国展馆特色鲜明
“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是此次进口博览会独创之举。3万平方米的国家展,共有82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设立71个展台,给各方充分的展示机会,不以谋求成交量为目的,进博会有大气度。
参展国遍及五大洲,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印度尼西亚、越南、巴基斯坦、南非、埃及、俄罗斯、英国、匈牙利、德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12个主宾国设立了独具特色的展馆并派出高级别政府代表团。
国家展特色鲜明,各国展馆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和多元化展示形式,突出本国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特色产业优势,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产业状况、投资旅游以及代表性产品。中国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主线,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以及中国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给世界带来的新机遇。
在进口博览会同步召开经贸论坛,也是中国首创。
虹桥国际经贸论坛主题意味深长:“激发全球贸易新活力,共创开放共赢新格局”。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关口,国际政商学界聚在一起,共商全球经贸重大前沿问题,这是本届进博会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国际法研究室主任王海峰认为,论坛功能定位让进博会意义更加丰富,更成为沟通中国和世界在贸易领域的桥梁,成为上海和全国服务贸易领域的桥梁,成为民间和政府贸易领域的桥梁。面对面的交流,提供了国与国、民与民、企业与政府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平台。
亮点二
穿行知名企业长廊,见识酷炫新特技术
翻开参展企业簿,记者很兴奋。3600多家参展企业中,包括了200多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在展馆里转一圈,仿佛穿行在世界知名企业长廊。
在时尚的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有400多家企业参展,包括通用电气、杜邦、三菱电机、微软、佳能、日立、西门子、戴尔等世界500强。世界机器人及机器人自动化行业中的佼佼者库卡、ABB、发那科等也集中亮出其尖端成果。
100多项新产品和新技术将在博览会上发布,全馆特装展位面积占比91%,亮点纷呈。
最抢眼的还有名车荟萃,全球69家知名汽车企业参展,500强及龙头企业参展面积达到95%,涵盖当前所有主流车系。特斯拉将展示其价格“亲民”的model 3等3款车型,捷豹路虎将展示首款豪华纯电动高性能跑车。
医疗器械及医疗保健展区是科技研发产品较集中的展区,汇集了300多家参展企业,罗氏、阿斯利康、强生、赛诺菲、拜耳、飞利浦、美敦力、诺和诺德、赛默飞等全球医药行业巨头将展示众多前沿高新科技产品,世界上最小的心脏起搏器、最薄的血压仪、最快的免疫分析仪、第一台婴幼儿专用核磁共振仪等新技术新产品,将闪亮登场。
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布,提升了进博会的科技含量,更为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的启示。
亮点三
顺应美好生活追求,创新产品大受青睐
在七大展区中,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非常丰富。消费电子与家电、服装服饰与日用消费、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未展先热”,吸引了大量眼球。
位于7.2号馆和8.2号馆的食品及农产品展区,6万平方米面积,分为乳制品、蔬果农产品、肉制品和水产品、休闲食品甜食调味品、酒类和饮料等五大专业展区。来自东南亚的热带水果、精工酿造的葡萄酒、口味各异的乳制品,等着与会者来尝鲜。
食品、农产品与民生息息相关,这个板块获得了最大展出空间,预计将吸引更多个人观众前往参观,也将获得各地采购团的青睐。而家电与日用消费板块也吸引了各大采购团,洽谈采购会很热闹。
比如有一款奶瓶很惹人喜爱——英国汤美星带来一款仿若亲哺的奶瓶。汤美星1965年诞生于英国,说起明星单品仿若亲哺奶瓶、新品感温防胀气奶瓶等,汤美星大中华区品牌负责人章致易称:“我们希望展示创新科技,希望为中国婴幼儿提供优质喂哺产品。”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介绍,为了促进成交,中国各地方和有关部门组织了39个交易团,近600个交易分团,10万多家骨干企业,超过15万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进博会举办前,还分展区举办了7场供需对接会,对重点展商、客商事先进行交易撮合。展会期间将举办多场大型供需对接活动,为客商提供舒适洽谈区,促进展会成交。他相信,参加进口博览会的各国企业必会不虚此行,满意而归。
央广网北京11月4日消息(记者刘飞 傅闻捷)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进口博览会新闻中心昨天(3日)正式向中外记者开放,并举行了首场发布会,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本次进博会的整体情况。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表示,进博会是中国政府推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
王炳南:近年来,世界经济深度地调整,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全球化遇到了波折,国际社会对拓展中国市场意愿强烈。进口博览会努力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是一个开放合作的国际性平台,是推动经济全球化,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中国方案。
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中,81个受邀国家遍及五大洲;企业展展览面积27万平方米,有30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是参展企业数量最多的展区;汽车展区除了整车外,还将展示自动驾驶、互联互通和数字技术。
王炳南:通过进口博览会我们可以进口优质的产品,引进先进的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的优势。通过合理地扩大高品质消费品和服务的进口,丰富国内消费选择,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明天开幕,众多国家的政要和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全球商界领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各部委、各地方的代表将出席开幕式。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包括展会和论坛两个部分。展会即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简称国家展)和企业商业展(简称企业展),论坛即虹桥国际经贸论坛。国家展是本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重要内容,共有82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设立71个展台,展览面积约3万平方米;企业展分7个展区、展览面积27万平方米,来自130多个国家的3000多家企业参展。虹桥国际经贸论坛规模大、层次高,将成为探讨全球重大问题的又一重要平台。目前所有展区都已经布置完毕。